销售热线:
4006-971-972
010-56902061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Tel:
400-803-2671
Web:
www.jingeasy.com.cn
Email:
easy002@jingeasy.com.cn
推荐新闻 / NEWS More

公积金改制!?

日期: 2020-05-07
浏览次数: 7

突发!取消公积金,改为年金制度!


近日,曾经担任重庆市市长的黄奇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建议:



① 尽快落实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有关政策,快速解决制造业用工短缺问题。

② 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

③ 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实行年金制度,并疏通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机制。

④ 想方设法降低物流成本。



一石激起千层浪。四项建议一出,立即遭围攻,炮火主要集中在“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这个建议涉及面极广,牵扯的利益也众多。网络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不绝:


支持


公积金改制!?

 

不支持


公积金改制!?


为什么取消公积金的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01

全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只有新加坡和中国有公积金政策。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早于1955年实施,而中国是在1991年于上海进行试点。

新加坡推行的公积金政策,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新加坡有80%以上的人都住在政府建造的组屋(公屋)里面,只有不到20%的人住商品房。所以,针对超过80%的人而言,他们使用公积金购买住房的需求很小。

第二,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相通,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公积金可以用来买房,如果不需要买房,则可以作为医疗金或者是养老金。

中国最先仿照新加坡实行公积金政策的是上海,那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没发展起来,整个中国还在实行公房分配制度,当时每个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七到八平方米,住得非常拥挤,人民的居住环境急需得到改善。

公积金改制!?

到了1994年前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崛起,土地批租等政策开始成熟,一大批房产商开始涌现,住房开发量激增。

1995年以后,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开始提供按揭贷款业务。发展到现在,中国的房地产系统已经基本建立,购置商品房的商业贷款体系渐成主流。

截至2018年底,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75万亿元,而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98万亿元,在整个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不到20%。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债务主要为商品房的商业贷款。

公积金改制!?

如果我们能够针对不同人群制定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完全有可能用商业贷款补足公积金贷款20%的份额,同时并不增加老百姓的住房贷款债务。

而公积金缴存的14.6万亿元所带来的社会资本运营低效率、高消耗、不公平等问题也就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从而逼迫我们必须找到更有效的路径,为个人、企业、国家建立新的、替代式的“公积金循环”。

02

这次,黄奇帆提出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大众对于公积金应不应该取消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支持公积金取消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下面这几点:

第一,公积金的缴纳基数在5%到12%左右,其中12%的比较多,在费用上公司和个人摊分,个人支付一半、企业支付一半。

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负面影响下,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和业绩压力。如果取消公积金的缴纳,就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

第二,目前在房地产市场,商贷才是楼市的主流贷款方式。

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约25.8亿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约5万亿,实际上用到公积金贷款的占比小,不到20%。

而且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和新加坡采用公积金制度,这说明公积金制度存在的意义不大,应该取消。

第三,因为公积金缴纳是按照比例缴纳,社会上缴纳的工资仅金额也相差甚远。

国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收入人群等公积金缴纳金额极高,一般民企缴纳金额很低甚至是没有,这相当于变相补贴部分优势人群。有不公平的嫌疑,应当取消。

相比于支持取消公积金制度,反对取消公积金制度的呼声更加激烈,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公积金不管缴纳多少,都是工薪一族的福利。

取消公积金的缴纳,如果企业不将公积金金额通过工资的的方式发放给个人,相当于强制性降薪;

如果企业将公积金金额通过工资的方式发放给个人,那么就起不到为企业减压的作用,而且还变相提高了个人的税费。

第二,公积金用途广泛,实用性还是比较强的。

对于没有买房的人来说,公积金可以提取出来充当房屋租金,退休之后也可以一次性提取,作为养老储备。

第三,没有公积金的累存,个人购房的支付能力降低,无房者买房更难。

另外公积金贷款的利息要比商业贷款的利息低,同样是贷款100万元,按照公积金贷款利率3.25%和商贷利率4.9%来计算的话,利息差额高达34万元。

很明显,现存的公积金制度的确存在各种缺陷,但是另一方面公积金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也确实意义依旧重大,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

03

那么公积金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是取消还是不取消呢?如果取消,对谁最有益?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第一,公积金变年金,公民已缴存公积金的收益不会减少,只会增加。

如果公积金政策取消,公民在工作期间已经缴纳的公积金(2018年末的缴存总额为14.6万亿元)全部转入补充养老的年金中。实施中要明确,公民的这笔钱应放入个人账户,而非统筹账户,否则对老百姓不公平。

现行占工资比28%的养老保险里,8%是个人账户,20%是统筹账户,公民缴纳的养老保险绝大部分归国家统一调配,个人无法自由掌控。如果这笔钱放在年金中,按照年金制度规定,应和公积金账户的钱一样,在退休时会全部划归给个人。

但不同于公积金的是,年金的运行可以进入资本市场,通过保值增值产生更高的收益。2013年人社部出台的《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中规定,年金可以投资股票、偏股型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最高比例不超过30%,由专业机构运作的企业年金的收益率可以相对比较高。

目前公积金利率是按照国家一年期存款利率给付的,再扣除各地公积金中心运行管理成本,在1.5%左右,而新加坡公积金要求利率不得低于2.5%。年金利率大体在5%~6%,美国年金利率一般在7%左右(股票投资平均年收益率在10%,债券和货币基金收益率在3%~4%,平均下来7%左右)。所以,居民缴存的公积金变成年金之后,只要投资合理运作,就会给居民带来更大财产增值。

假如某人有20万公积金且还有10年退休,如果在公积金账户,他最终最多能拿到(1.5%复利)23万元左右,而如果在年金账户,一般而言可以拿到35万元左右。

第二,对已经发生的公积金贷款,可以按照一定利率优惠政策转化为商业贷款。

目前国家的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利率差别,公积金贷款利率在3.25%左右,商业贷款利率在5.5%左右,有大概2%的差异。国家可以通过一定的利率优惠政策,来消化这一部分存量贷款。

比如,某位公民因买房发生100万元按揭贷款,这笔按揭贷款中可能有80万元是银行的商业贷款,有20万元是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利息低,按揭商业贷款利息高,公积金一旦取消以后,欠公积金中心的20万元贷款可以转移到银行的按揭贷款系统,相当于该公民总共欠银行100万元,但执行的利率可以有差别,从而让贷款实现平滑转变。

即使利率优惠比例有限,转化后的银行贷款利率依然比公积金贷款利率高一个点,居民个人所多花的一点贷款利息(1%),与把置换出来的公积金投入到年金之中的收益相比(5%~6%),依然是很少的部分,对居民来说整体上还是划算的。

第三,取消公积金不是意味着职工就得不到企业缴存的6%,而是个人有了更大的资金使用的灵活性。

取消公积金后,企业原本替职工缴纳的6%公积金转变为企业给职工缴纳的6%企业年金,而职工个人的6%年金,并不强制缴纳,职工可以自愿决定是否缴纳。如果不缴纳,意味着每个人多了工资额6%的现金进入消费市场,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如果缴纳,职工的年金理财增值收益将比住房公积金收益高得多。

年金比之于公积金,在于年金政策的灵活性,并能够投资资本市场和货币基金市场,这对于每一个缴存者而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取消公积金一定要研究如何配套一个更加完善的年金体系。

基于上述三点,我们可以看到,取消了公积金政策后,职工是不会吃亏的,而是可以获取更加有质量的、公平的社会公共福利。一般而言,只要企业年金理财的收益大于3.75%【1.5%+(5.5%-3.25%)】,职工通过年金就可以比公积金获得更高的收益。

四、取消公积金政策有利于为企业减负,而年金政策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养老能力

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要求“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第三十八条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实际上给企业带来了不少隐形成本。

公积金也好,年金也好,都是一种储蓄机制。前者是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后者是为了解决养老问题。取消了公积金,为职工提供优惠贷款的职责可以交由商业银行或组建的住房银行来解决。

但城镇职工的养老问题,却随着老龄化加剧而日益紧张。要保证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单靠28%的养老保险所形成的养老金是不现实的;靠自身储蓄的话,如何保证储蓄的购买力保持大致不变也是一个难题,很多人为了养老只好去买房,对房地产形成了“虚火”。在这方面,企业年金作为非常重要的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事实上,年金与公积金的筹资思路是一样的。以美国401K年金计划为例,其核心内容是:雇主为雇员建立个人退休账户,雇员根据收入的一定比例(3%~10%)进行缴费,雇主也按一定比例匹配缴费(一般为3%),每年缴费总金额上有封顶(最高4.9万美元)。账户资金一般情况下要到59.5岁后才能提取。

雇主为雇员缴的年金额在雇员工资的6%以内可以进行税前列支;雇员缴费在上限以内的部分可以免个人所得税,待到退休领取时再缴税,即递延纳税,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免利得税。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基于企业缴费税前列支、个人缴费税收递延、投资收益免税的杠杆机制,激励雇主很认真、很努力地把本来可能要交税的转化为为高管、为职工的补充养老保险,雇员也会很认真参与。

如果我们取消公积金的概念,将现行公积金政策与年金政策合并在一起,不仅不会减少职工利益,还会鼓励企业和职工把年金逐步积累起来,就可以有效提升职工应对养老问题的能力。

五、公积金转为企业年金有利于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建立高质量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

年金出现后,既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资本的注入,又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为什么美国黑石基金可以有几万亿美元的基金规模,KKR可以有5000亿美元的基金规模,就是因为他们的基金规模里有60%来自于各种养老金。目前,美国股市总市值中有63%左右由机构投资者持有,其中各类共同基金占了三分之一。而这些共同基金的一大来源就是各种退休金。其中401K计划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401K计划形成的资产的投资绝大多数不是由企业自己来操作,政府也不帮企业归集操作,而是通过招投标交给私募基金,由最优质的大型私募基金帮助运作。正是在此类养老基金的参与下(占美国股市市值规模30万亿美元的30%),加上美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战略投资者等的长期投资(占了股票市场的40%),美国的资本市场才形成了以长期资本为主、机构投资为主,散户投资、短期基金投资为辅的投资格局。

结合中国国情,在取消公积金制度的同时,将14.6万亿元的公积金直接转化成企业年金,并同时疏通投资资本市场的机制和通道,这将为资本市场提供一个庞大的长期资本来源。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健全推广企业年金。可将原来缴存公积金时使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沿用到企业年金上,要求企业缴存6%,个人按自愿缴存(但最高也不超6%);企业和个人缴费都享受所得税税前抵扣政策;各个企业的年金可以按自愿原则集合成规模更大的投资基金,委托专业的投资机构投资,条件成熟时可以将投资股票的比例放宽至50%甚至2/3。这样就可以为资本市场引入源源不断的长期资本。

有了这类资金的加入,资本市场就活跃起来了,大型的基金机构投资者也被发动起来,资本市场能够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了。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只有60万亿元,如果中国年金制度和其他的保险基金可形成20万亿元长期资本投入,市场规模变大,同时长期资本比例变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变好,这对中国老百姓在股市上的投资也是有好处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单纯讨论公积金取消或不取消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考虑如何通过改革实现一个既支持企业降低运行成本,又使得职工有更好福利回报、更加健康完善的社会公共福利系统,以及一个规模和深度更宏大、更高质量的长期资本市场。我们此前讨论疫情时期的企业减负,也并非笼统地取消或延缓公积金企业缴存6%的概念,而是把取消公积金制度和建立完善的年金制度一并提出,形成平滑转移,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把百姓、企业所创造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并让它为国家、企业、个人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将公积金制度转化为年金制度,并不损害每一个职工的利益,而是让职工福利有了更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年金既有对企业的短期价值,更具有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长远价值。



本文来源:税财,儒思HR实战智库,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京易择”立场。


上一篇:无下一篇:无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3 - 05 - 30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案例:“深圳一公司 20 号发上月工资,员工要求经济补偿,法院判赔 5.4 万。”相信很多人都没想到,20号发工资,居然也成了违法的事情。20号发工资,违法!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官网披露的一则民事裁定书显示,莫某系深圳市XXXX设备有限公司员工。公司与莫某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发放日为每月20日发上个月的工资。莫某以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双方因此发生争议,案件经过仲裁、一审、二审。最后,深圳中院二审认为公司属拖欠工资,判决公司应当支付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为54481.7元。但公司不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公司申请再审称:1.二审判决中关于拖欠发放工资的认定没有法律依据,莫某与我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其认可了工资发放日期为每月20日,因此我司没有拖欠工资;2.二审判...
2023 - 05 - 29
政策法规汇总国家级1.关于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23〕64号)发文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政策背景: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有关任务要求,破解当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薄弱等难题,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持续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特开展本行动。2.关于印发《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23...
2023 - 05 - 25
将工资拆分成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是很多公司管理员工的一种常见方式。其中绩效工资跟KPI强挂钩,如果当月没有达到公司绩效标准,那么公司就会扣绩效工资。那扣绩效工资违反劳动法吗?HR应该如何进行绩效薪酬考核和发放?扣绩效工资有没有法律依据?实践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行使经济管理权,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为处以罚款,一种为扣减工资。1、用人单位罚款权的法律依据198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该条例第十六条还规定:对职工罚款的金额由企业决定,一般不要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二十。这是我国法律对企业职工罚款的主要渊源。然而2008年1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明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被1995年1月1日开始实...
2023 - 05 - 24
5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的平均工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何变化。国家刚刚发布2022年社会平均工资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加7192元,名义增长6.7%。扣除价格因素,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4.6%。202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加2353元,名义增长3.7%。扣除价格因素,202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7%。分地区看,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中,工资水平都是东部最高,东北最低。从城镇非私营单位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3.3万元、9.0万元、10.1万元和9.0万元,分别增长7.1%、5.8%、6.1%和7.6%。以东部为1,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平均工资之比为1:0.68:0.76:0.68,20...
关闭窗口】【打印
京易择服务号二维码
京易择订阅号二维码
联系热线:010-53326757
公司邮箱:easy002@jingeasy.com.cn
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诺德中心
Copyright ©2019 - 2021 博亚信达企业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