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区科技、经信、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北京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京政办发〔2019〕18号),市科委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于2020年3月出台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实施办法》(京科发〔2020〕3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实施办法》发布以来,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各区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初步实现了政策预期。为防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套取风险,健全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工作机制的通知。
市区两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大审核力度,细化审核标准,切实履行审核责任。
区级主管部门承担初审把关主体责任,要据实从严审核,对参训人员、课程、学时、师资、效果、费用及票据等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审核,严审培训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1.审核参训人员。重点审核参训人员是否为企业正式员工,是否缴纳社保,参训人员岗位与所学课程是否匹配等。
2.审核培训课程。重点审核企业所在行业领域、参训人员岗位与培训课程是否匹配、培训课程是否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技术人员短板设置、是否能够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研发和实际问题。
3.审核培训师资。重点审核讲师的授课经验、技术水平等。企业内训讲师可以为企业内部的资深研发人员或技术领军人才等。委托培训的讲师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在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4.审核培训机构。重点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信誉,审核其业务范围与企业需求是否匹配。对承担5家及以上企业委托培训的机构将重点审查。
5.审核培训费用。重点审核培训的师资、场地租赁、材料印刷、设备、平台、软件购置等费用是否合理,企业支付外聘讲师费用是否与其在行业的影响力匹配。对于开展委托培训的,重点评估培训费用标准是否合理,是否明显高于同期市场平均水平。对申请补贴为最高补贴额度70%以上的项目,将进行重点审核。
6.加大现场审核的力度。对参训人数为50人以下的申报企业现场复核比例为100%,对参训人数为50人以上的申报企业现场复核比例应不低于50%;对企业内训的现场审核比例为100%。
7.延长区级审核时限。为了保证审核工作质量,将区级审核时间从原来的2个工作日调整为5个工作日。
审核各区初审情况,重点抽查线上培训和委托培训项目,审核委托机构、参训学员、学时、课程、费用等。
按照线上和线下、企业内训和委托培训细化培训项目,细化各类培训项目补贴标准:
1.线上点播课程
企业内训或委托培训机构开展线上点播非定制课程培训,经审核通过,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参训人员,对于培训达到40学时及以上的,此类培训项目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
2.线上直播课程
(1)企业内训。完成相应学时课程且审核合格的,可按1000元/20学时/人、2000元/40学时/人、3000元/60学时/人、4000元/80学时/人、5000元/100学时/人申请补贴,此类培训项目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不超过5000元。
(2)委托培训。完成相应学时课程且审核合格的,依据委托合同,按最高不超过如下标准给予补贴:2000元/20学时/人、4000元/40学时/人、6000元/60学时/人、8000元/80学时/人、10000元/100学时/人申请补贴,此类培训项目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不超过10000元。
线下集中培训班规模须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注重控制培训班次人数。
1.企业内训。企业可依据公布的培训项目目录,自行组合,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子项目。每个项目的课时数最低可为20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完成相应学时课程且审核合格的,可按1500元/20学时/人、3000元/40学时/人、4500元/60学时/人、6000元/80学时/人、7500元/100学时/人、9000元/120学时/人申请补贴,此类培训项目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不超过9000元。
2.委托培训。完成相应学时课程且审核合格的,依据委托合同,按最高不超过如下标准给予补贴:2000元/20学时/人、4000元/40学时/人、6000元/60学时/人、8000元/80学时/人、10000元/100学时/人申请补贴,此类培训项目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不超过10000元。
企业组织培训不再限制最低培训人数,每人每年可申请各类培训项目累计不超过3次,按照《实施办法》每人每年合计不超过2万元、不超过培训总费用50%的比例给予补贴;个人每人每年可申请各种培训项目累计不超过3次,按照每人每年合计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不超过培训总费用50%的比例给予补贴。
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学时采取分层分档的方式进行补贴。企业组织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且绩效考核合格的,按照不超过培训总费用50%的比例且每人每年合计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每人每年可累计申请不超过3个培训项目,同一培训项目不可重复申报。
(1)企业内训。企业内部开展的非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培训,无需再提供费用支出票据。直播课程按1000元/20学时/人的标准补贴,每人每年累计补贴上限为5000元;线下项目按1500元/20学时/人的标准补贴,每人每年累计补贴上限为9000元;线上点播非定制课程(录播课程),学时达到40学时及以上的,按1500元/人/年给予一次性补贴。详细补贴标准如下:
(2)委托培训。企业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线上直播或线下培训项目,补贴标准均为2000元/20学时/人,每人每年累计补贴上限为10000元;线上点播非定制课程(录播课程),学时须达到40学时及以上,补贴标准为1500元/人/年。
参加技能培训后在本市高精尖产业企业就业3个月以上的,按照每人每年合计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不超过培训总费用50%的比例给予个人奖励补贴。每人每年可申请不超过3次,具体按以上企业培训的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同一培训项目不可重复享受补贴。
对抽查检查发现并核实存在虚增培训学时、虚列培训人数、虚拟培训合同、假造培训票据等违规行为之一的企业或培训机构,按照《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其培训服务不再享受相关补贴政策。